曹操谈(4)一统北方

August 01, 201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帝王之志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

袁绍和他儿子袁谭仅以八百骑渡过黄河,向北逃往大本营冀州邺城。无数辎重粮草被曹操所得,数十万大军顿时灰飞烟灭。

这其中仅有数千人死于直接作战,八万降兵被曹操残忍的活埋,其他各自逃窜。这是袁绍在离开洛阳,十几年来在北方辛苦经营积累下来的存款,一朝全部连本带息的丢在了官渡战场。袁绍原本也在北方四州有所德政,比较得民心。但败军以后,冀州马上有多个城池叛乱。

当初劝袁绍不要提前开战的田丰,从狱卒口中得到袁绍战败的消息。

狱卒向田丰道喜:恭喜田先生,主公不听你的话,打了败仗,他回来了肯定要善待你。

田丰却长叹一口气:我死定了,袁绍这个人我十分了解,如果他打赢了反而会把我放了,如果他输了,面子上过去不,肯定会把我杀了。

结果袁绍气急败坏的回来,果然就把田丰杀了。

袁绍已经是民心尽失,政局动荡。再加上他几个儿子对他大将军的继承权的争夺,导致他心力交瘁。官渡之战两年以后呕血而死。

袁绍一生,生于极为富贵显达之家,少年好玩,青年愤青怒杀宦官,斥责董卓。中年心思初动,经营北方,坐断黄河北方。官渡兵败,结束一生。他也可以说是一个牛逼的历史人物,虽然可能谈不上英雄,却也不负此生。

袁绍生之时,袁绍尚能退到黄河以北自保。而曹操也不敢强张大口吞下这头大象。但是袁绍一死,大象开始瓦解。

袁绍有三个儿子,一个外甥。

大儿子袁谭,为青州刺使。

二儿子袁熙,为幽州刺史。

三儿子袁尚,为冀州牧(东汉末期,牧和刺史基本平级)。

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

袁绍是更喜欢小儿子袁尚的,所以把冀州大本营给了他。于是袁绍死后,袁尚就领了大将军的职位。但大哥袁谭就很不满意,因为理论上他才有继承权。于是大哥和三弟开始要打架。

这个时候曹操瞎参和进来了,曹操要打青州的大哥袁谭。袁谭这时候又去求三弟袁尚来帮忙,毕竟还是兄弟。袁尚也担心唇亡齿寒,一起来吃了一个败仗。

曹操集团在郭嘉的敏锐的洞察力下发现,堡垒最容易从中间攻破。于是曹操听取大谋士郭嘉的建议,撤军让袁氏兄弟自己料理家事。

果然如此不争气的袁尚和袁谭看到曹操叔叔一走,两人傻不拉唧的相互操起兵器又要死磕。

大哥袁谭还打不赢三弟袁尚,居然派使者向曹操求救。这下老爹的仇恨也忘记了,我还是想引用他曹植弟弟后来的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操见时机成熟,果断帮助袁谭,趁机出兵,还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了袁谭。袁谭有曹操叔叔挺着,腰杆子也硬朗了,一直把三弟袁尚打回了冀州邺城。曹操这时候已经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了,围困邺城的时候,曹操白天命人围着城开挖一条浅沟。结果城内将士笑以为曹操傻,没有派军干扰。但晚上曹操加派人手,一夜挖成一条大河。这样城内变无人可以逃出。一战击败袁尚。

在邺城内,曹操在袁绍的墓上大哭一场,后世评论曹操此哭必是作秀,其实也未必全是。我想曹操此时必定记得,他和袁绍一起起兵的时候,那次谈话。

袁绍对曹操说:如果事情不成功,那么哪里可以占据?

曹操说:足下意以为如何?

袁绍回答道:我南面占据黄河,北面阻断着燕、代之地,兼并北方少数民族,南向争夺天下,这样可以成功吧?

曹操说:我凭借天下的谋士贤能的力量,用道义抵挡,无所不可!

后来曹操办到了,袁绍也办到了。曹操的大哭,除了作秀,也应该有对袁绍青少年的缅怀,对自己这么不容易的五十多年的生涯的哭泣,反正一起都哭出来吧。

袁氏兄弟堡垒已破。袁谭反应过来自己引狼入室后,被曹操击杀。高干在并州做跳梁小丑又被曹操擒杀,袁尚向北投奔幽州二哥袁熙在乌桓亦被杀。

从此,北方四州彻彻底底收归曹操地盘,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五十四岁时,在人生事业上逐渐发福,志得意满。

准备回军。

在今天河北昌黎北十五公里处,有一座并不高的山。历经历史沧桑依旧挺拔在这里。这就是碣石山。

建安十二年,曹操从乌桓回军。路过碣石山。

想必曹操路过此山必定想起了,四百多年前秦始皇扫平六国后,求仙问道在此山立下碑文。三百多年前开疆拓土后,在此处修建 汉武台。

面对此景,想起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也曾来此。再加上曹操刚刚统一北方。曹操登临碣石山。一种博大的情怀喷涌而出。于是写下名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曹操毫不遮掩的表达了他帝王般的志气。要是放在和平年代绝对是反诗。

四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此处吟诗做歌。

而一千七百多年后,本朝太祖,毛泽东一统江山,在畅游北戴河时也赋诗道: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这是对曹操极高的赞誉之情,只有达到那种人生的高度才会有的情怀。怪不得毛泽东在《沁园春》里写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也只怕只有曹操可以和毛的功业和文采相比一二。


Profile picture

Written by Vance who lives and works in Shenzhen, China, and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You should follow them on 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