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笔有些日子,虽俗世繁多,也当继续聊郑庄公。
说寤生打击共叔段势力以后,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一把火把整个郑国彻彻底底的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整个郑国人心大服,郑寤生在国际上也是声威大震。
但有一个罪行比较“恶劣”的人,他不好处置。这就是他的生母武姜。面对如此一个天下第一偏爱的母亲,作为即将步入中年的三十五年寤生,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么多年的亲情冷暖顿时涌上心头,他只淡淡地说道:“让她搬到城颖去住吧”。
所谓搬到城颖去住,就是放逐加软禁。
寤生对自己的生母武姜绝对是有一万个不满意,所以他又发誓对武姜说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译:不到黄泉地底下,不再相见)”。
这是东周历史上道德篇章上极为惨淡的一页,不管孰是孰非,它的本质永远是:在权力恶魔的面前,母子相互出卖,兄弟相互厮杀。并于此后,两千多年至今,从未停止。
正如焦点访谈不停追问的一连串扯淡问题: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缺失还是现实的无奈?
都不是!这就是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官方史书都是记载这些帝王将相的为官驭人之术,简称权术。
但是寤生这次有点被情感蒙蔽,客观来说,寤生放逐自己的母亲不是一步好棋,
原因就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孝”字。
在孝方面,周朝人远胜于我们现代人,他把孝看作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易经》上说:“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大意:没有祖宗,怎么会有我们?
如果我们对照中国的祖宗崇拜和西方的宗教盛行,不难看出:在中国,祖宗即上帝;在西方,上帝即祖宗。
每一个周朝人都熟读孝悌楷模舜的故事。
舜,以孝治天下。他小时候生母就去世了,他的生父、继母、继母生的弟弟都想杀了他,但他依旧努力干活,小心侍奉家人。
一日,舜的父亲将他骗到茅屋顶,企图防火烧死他,机智的他用斗笠当滑翔伞逃脱,逃脱后他依旧小心地侍奉家人。
又一日,家人骗他挖井,挖到深处,继母和弟弟欲将他活埋,他又机智的暗道中逃脱。
家人都以为他死了,于是弟弟占了他的家产,他狼狈回家后。弟弟假惺惺的说:“哥,我好想你!”
舜听后十分感动,就与弟弟抱头痛哭:“你真是我的好弟弟!”
我们暂时不讨论舜这件事靠不靠谱,但当时官方是认可舜的孝悌的。
那么问题来了,寤生整走了自己的弟弟,放逐了自己的生母,还对生母发毒誓——不到黄泉不相见。这和孝悌楷模舜同志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罪大恶极,至少列国的新闻媒体是不会放过他的。
寤生当然是悔青了肠子,既然走下这步臭棋,自然要补救。
这时专替上级分忧的颖考叔出场了。
这天,颖谷大夫颖考叔来拜见国君寤生,名目是有东西要献给国君,寤生很高兴,因为颖考叔是个边境疆土的官,这次来一趟也不容易。于是摆下酒席,就和颖考叔吃上了,边吃边聊,一派和睦的君臣气氛。
席间上来一个好菜,寤生平时十分爱吃,就乐呵呵地对颖考叔介绍这道菜的色香味如何如何,推荐他如此这般地品尝。颖考叔听到后,十分高兴,立马从胸前口袋掏出一方便袋,准备打包回家。
寤生刚把菜送到嘴边,看到颖考叔这动作极其猥琐穷酸,寤生的嘴部肌肉都僵硬了,就放下筷子就问道:“颖大夫,你,你,这是何意啊?”
颖考叔急忙解释:“小人来品尝国君的美食自然是好,可小人家中尚有老母亲,她吃的都是小人给她准备的饭菜,从来都没有吃过国君的饭菜,所以小人特地要带回去,让她老人家也尝尝国君的美食。”
寤生听完后,暗暗羡慕颖考叔,又立马想到武姜,那个滋味难以言表,于是他吃不下饭了,他长叹一声:“颖大夫真是令人羡慕啊,你有个好母亲,你可以尽你当儿子的孝道,寡人虽然为一国之君,却不能行孝悌啊!”
颖考叔一听,心想:上套了。
于是瞪大双眼,假装满脸疑惑的说:“这是为何?主公,您的生母虽说有对不住您,可事情都过去了,您也可以尽您当儿子的孝道。”
寤生便在席上把整个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不知情”的颖考叔。说罢,寤生问道:“寡人现在也有悔意,只怪当时发誓太狠,可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更何况寡人还是一国之君,如今也没有办法了。”
机智的颖考叔也不要打包的菜了,急忙起身对寤生说:“主公,这有何难?臣有一个办法,愿替主公分忧。”
寤生急忙插了一句:“大夫,快快请讲!”
颖考叔说道:“主公是说“黄泉相见”,那么您就挖一条地道,挖黄泉水,然后您和姜氏在地道中相见,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么?这样谁还有理由说您违背誓言?”
寤生听后,豁然开朗,心情舒畅,原来还有这样的解释啊。于是立即命人开挖地道,并且进行了一番豪华地装修。又派人从城颖把武姜请了回来,安排地下相见的事宜。
这天黄泉地道竣工,武姜在里面等候寤生,寤生缓缓走入地道,和武姜相见,这次武姜和他的芥蒂彻底化解了,寤生赋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译文:地道里面,好快乐啊!)
不久寤生就和武姜一起走了出来,武姜也赋诗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译文:地道外面,好舒畅啊。
成语“其乐融融”正是出于此。
《左传》中评价说道:“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其实这是在做统一言论的宣传。
而颖考叔并非大孝,而是大智。
爱玩文字游戏的他,精通人事,是他首先发现领导的烦恼并解决。在这场颖考叔安排的戏台上,给足了领导寤生的面子,办好了寤生的事儿,这样为领导分忧的干部不被提拔才怪呢(后来颖考叔得到寤生的提拔)。
总而言之,颖考叔和寤生都在演一出戏,颖考叔孝的目的其实就是升官发财,而寤生的孝不过是一场安排好的政治作秀,以洗刷他不孝的恶名。
所以奉劝诸位,注重孝道,说不定哪天也可以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