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15)远交近攻

September 20, 2015

郑国和周王室闹了大半年,马上就要入冬了,冬天是诸侯国之间开展外交活动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该种的都种了,该收割的都收割了,农村老太太闲着没事也要打麻将、唠唠嗑之类,那么各国领导人自然也要开展自己的政治军事活动了。

泛泛的谈列国外交没甚意思,这章就索性少写些。

首先我们给列国按三六九等级分个类:

一类是联合国第一理事国,即周王室是也,它可以号令天下,虽说现在已经堕落为名誉的了,但周王室作为大宗的地位不可撼动。

二类是主流强国,它们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是很大的,有调停列国争端的能力,也有提议权。相当于常任理事国,分别有:郑国、宋国、齐国、鲁国。

其中郑国最牛,因为寤生在联合国担任副秘书长(左卿士)。

三类是地区国家,虽然它们话语权不足,但在地区事务上它们也是左右一方的势力。如:卫国、晋国等。

四类是无名小国,跑龙套,当跟班,做打手,没有政治立场,如:陈国、蔡国、曹国等等。

五类是非主流发展中国家,它们地处偏远,没机会挤进中原事务。不过这正是它们的优势所在,由于它们不受国际争端影响,一门心思谋发展,扩张极其快,从长远来看是很危险的国家。如:秦国、楚国、燕国等。

然后从郑国方面简单分析一下国际形势:

郑国西面紧挨周王室,经历了一场交换人质、割麦割禾之后,显然双方关系比较僵。但是必须弄明白:僵归僵,周王室还得依靠郑国给它撑腰,郑国也要借助王室的名义去办事,说到底谁也没有胆量撕破脸皮。

北面越过黄河是卫国,卫国也算是个小块头,欺负不了别人,但也不好惹。寤生打击共叔段以后,段就没有消息了,但段的儿子公孙滑(寤生的侄子)是逃到卫国了,并一直挑拨郑卫两国关系,为此郑国还和卫国有过几次小规模的军事接触。这关系好不到哪里去。

再往远处的北面是晋国,晋国同郑国一样是老牌勤王国家,目前晋国内部两大派系的斗争正在紧张的进行,局势不太稳定,和郑国关系一般。

南边没什么好提的,虽然楚武王熊通逐渐走向了向中原的扩张道路,不过现在还看不出来。

往东面是局势最乱的,小国不提,宋国、齐国、鲁国均在东面,其中宋国挨着郑国。

宋国本是前朝(商朝)残余势力,也各诸侯国里面爵位最高的——公爵。宋国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周朝诸侯国,向来都是骄傲自大的邦交风格,所以宋国历来备受讥讽,我们所学习的一些笑话,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朝三暮四》等都是写宋国。当然郑国也不鸟宋国,前不久宋国内因接班人问题闹出风波,寤生反而大大方方的收留了宋国的政治犯——公子冯。于是宋殇公对郑国很不满意。

远些就是齐鲁,齐鲁两国一直都是大国,齐国乃姜子牙所建,鲁国是周公旦所建。鲁国的外交策略很保守,类似于现在中国,群殴打架向来都不参加,请客喝酒第一个就到,出面调停可以,出兵帮忙不行。

只有齐国是郑国的铁杆盟友,几年前郑齐两国在卢地举行了会盟。而且齐僖公有个十分漂亮的闺女名文姜,齐僖公就想把女儿嫁给在周王室当人质的郑国公子忽。

这年冬天,为了巩固郑齐邦交关系,寤生又坐着小车来到了齐国石门再一次会盟,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亲切的会晤,并在此次会盟上正式达成了齐郑同盟协议,郑国十分感激,寤生答应以把齐国引荐给周王室来回报齐国。

值得一提的是,激动不已的寤生在回国的途中,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在济水岸边翻了车。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起交通事故。

总上所述,郑国基本上是和所有邻国关系都不好,和比较远的国家关系倒是非常好,这也就是后来秦国所使用的“远交近攻”战略。

使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因为郑国的国力强盛,危及四邻,周边的邻国自然是看不下去。为了遏制郑国的发展,于是以宋国卫国为核心的对郑包围圈正在逐步形成,在这样的一个国际背景下,联系比较远的国家也只能是唯一的方法了。


Profile picture

Written by Vance who lives and works in Shenzhen, China, and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You should follow them on 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