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06)西周覆灭

August 13, 2015

郑友还在忐忑不安地留在镐京。

突然,一封紧急军情被送到镐京。虢石父、尹球、郑友、太史伯等一班朝臣慌忙来找幽王急忙商议。

幽王看过后,又惊又怒。

原来,镐京城外此时已经是兵马云集,镐京城被围的铁桶一般。一只飞鸟也飞不出去的镐京,城破在即了。

此时城外,包围镐京的是三股部队共同组成的联军。他们分别是:申国部队、缯国部队、犬戎部族。

三国联军的核心是申国。申国乃是侯爵姜姓的二等诸侯国,大致位于今河南宛城。申国一直是一方大国。不仅如此,申国政治地位也非同一般,申国国君申候,实际上是幽王的原岳父,被幽王废掉的申后,就是申候的女儿。

申国一直以来都是周王室的死命跟班,直到有一天废太子宜臼逃到申国。申候见外孙狼狈而来。心中已猜出八分,仔细询问废太子宜臼后,知道自己女儿被废,申候十分恼怒。于是申候就开始和废太子宜臼秘密策划一场政变。他要帮废太子宜臼要拿属于他的王位,申候则要夺回属于他申国的政治利益。

但申候明白,以申国一国之力是不可能和周王室抗衡的,所以他们想到两招很黑、很毒的办法。

第一,他们寻找外部势力的帮助,这就分别是缯国和犬戎部落。

申候秘密派人买通了缯国。缯国一直以来都是申国的友好邻邦,大致位于今河南方城。缯国是夏朝姒姓诸侯国,和申国一样,缯国也不是姬姓诸侯国。所以他对周王朝的死活也不太在乎。值得一提的是,缯国是最早掌握丝绸服装技术的国家,在希腊语里中国就被称作“缯国”。缯国作为一个历经夏商周三代而顽强不倒的国家,显然他的能力是不容小视的。他的生存原则就是:谁强和谁混,谁弱打谁。

如果单单是申国和缯国的两国联军,那么这次军事行动就应该是一场叛乱行为,但是犬戎的加入就使得缯国和申国的这次军事行动被升级为卖国行为。

犬戎,按照大周的官方说法就是野人。他们是活跃在西部的野蛮部落,曾经多次和周朝大打出手。理论上说,犬戎是中原各国的死敌。但是申候为了自己能够战胜周王室,他决定要借助犬戎的力量。

犬戎虽是蛮夷部落,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请的过来的。为了笼络犬戎,年幼无知的废太子宜臼和没有原则的申候和犬戎秘密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犬戎出手,事成之后,镐京的东西随便抢。

外部势力借助完毕,为了保证行动的成功,废太子宜臼和申候决定马上实行第二步——偷袭。

没想到这次的偷袭行动异常的顺利,申国、缯国领着外国势力犬戎很快就摸过了众多关隘。大军以迅雷不及的速度包围了王城镐京。

联军来势汹汹,镐京城岌岌可危。

幽王赶忙召集文武群臣们开了一场大会,会议的结果显然令幽王不满意。大家都觉得这是上天惩罚这位无道昏君,上天的旨意是不可违背的,镐京怕是是守不住了,于是乎,也没有人愿意为镐京城卖力死守了。

幽王就在虢石父等人的怂恿下,想出一条妙计——逃跑。

既然是逃跑也有一个方向问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边是蛮荒之地,经济不发达,肯定不行。南边是申国和缯国地界,往南走那是自投罗网,也不行。剩下只有向东还是向西了。

实际上,应该要向东逃跑,跑到诸侯林立的中原腹地寻求保护才对。但幽王和虢石父并不是这样想。

原来,虢石父有自己的打算,虢石父知道以自己的坏名声,只怕在中原诸侯国中站不住脚,所以他想回自己西边的封国——虢国的势力范围内。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上文中有提到郑国国君郑友,他就把郑国东迁到虢国旁边。怎么突然西边又有一个虢国呢?

其实不矛盾,原来在周文王封诸侯的时候,文王有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他们分别被封到东虢国(今河南荥阳西泗水镇)和西虢国(今陕西宝鸡东)。郑国靠近的那个是东虢国,虢石父的虢国是西虢国。

幽王的算盘和虢石父一样,他觉得如果向东逃窜,势必要受到中原诸侯的控制。而在西边的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那里有四百多年的群众基础,东山再起也容易。

君臣二人脑门发热,一拍即合,他们收拾东西准备朝西跑。

在上天帮助,西门很快就被攻破,叛军如潮水般涌入。

战争从攻守关系演变为一场屠杀。

司徒郑友带领家臣,和叛军死战,最终寡不敌众,以身殉国,战死在镐京城内。郑友死后谥号为郑桓公,他是郑国的开创者,虽然他存在一些个人品德问题(后面会介绍),但他更以他的远见卓识让自己的国家免于战祸。从此郑国也将不负众望的开创春秋霸业的先河。

幽王和虢石父则眼疾脚快,带着褒姒和带领一班人马向西门逃出了镐京城。

但是这次幽王算是算计错了,他没想到犬戎有这么凶,犬戎部队见有人逃出,料定必然是周天子,一直跟着追,如同疯狗一样不放。幽王战车一口气跑到了骊山脚下,已经是人困马乏,被围追上来的犬戎野人围住。

犬戎部不分青红皂白,将幽王和虢石父以及其他军兵全部乱刀砍死。这一年是公元前 771 年,幽王也仅有二十四岁。

一代倾国美女褒姒,被犬戎当作财产掠夺而去。褒姒,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的故事也结束了。不幸的她,自己的命运都是飘零的,又怎么能毁灭一个朝代?

幽王的死是一件很可疑的事,因为骊山距离镐京大概有五十里,这就说明犬戎是一口气追了五十里。在那个年代,五十里有一个中等的诸侯国国土面积了,犬戎本来就是来抢劫的,为什么要费尽功夫追这么远?

只有一个解释:犬戎的追赶就是申候所授意的,目的就是要幽王的命。

而在镐京城内,犬戎在执行他和申国的秘密共识,正在肆无忌惮的大抢特抢,这是四百年来他们第一次到达他们梦寐以求地方抢劫,镐京人民遭受了几百年来最大的劫难。废太子宜臼和申候的这次卖国行为无论是何理由,都是不能被原谅的。像这样的无耻行为后世还有很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沉痛的灾难,无论他们成功与否,他们的卑劣行为都将一同被钉在华夏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然,废太子宜臼和申候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还来不及考虑这些,此时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犬戎部族很快赚个大满贯回去了。申国和缯国的部队在犬戎的退去后,在一片废墟上维持着大周王朝微弱的秩序。

申候要做的就是武力控制镐京,然后宣布废太子宜臼继承王位,以使王位继承合法化。

不久,各路诸侯勤王的兵马陆续赶到镐京。

各路诸侯主要有:郑国、晋国、秦国。

郑国兵马是由郑友之子郑掘突率领,由于郑掘突向东经营虢郐十城,所以得以避免。父亲的死固然令他领兵来镐京,但郑掘突更明白他此次来京是要接手父亲在王室的地位。这样才能巩固郑国的利益。

晋国是晋文候亲自前来,他是个狠角色。在晋国内乱的腥风血雨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君主。

秦国是最惨淡的了,秦国此时还称不上国,只是一个小的部落,居住位置和犬戎一样,在一穷二白到和犬戎没什么差别的情况下,秦居然是最忠于周王室的,后来也合该秦统一天下。

废太子宜臼和申候明白时机已到,于是申候提出拥立废太子宜臼继承王位。诸侯们纷纷赞同,以争取拥立之功。

于是太子宜臼即位,后世称为周平王,此时他年仅九岁,作为一个惨淡经营的天子,他以后还要饱受更多的欺负,直到他再也不相信世界。


Profile picture

Written by Vance who lives and works in Shenzhen, China, and is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You should follow them on 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