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了郐国,剩下就是东虢国这个“小胖子”了。
东虢国(今河南荥阳附近)和西虢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东西两翼,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城就直接和东虢国挤在一起了,自打郐国划入郑国的领地以后,“东周—东虢国—郑国”就组合成了一块自西向东的“三明治”。
两强夹一弱,肉馅就是东虢国。
向这样的“三明治”式的平衡,所需要的必备条件就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明显,中间地带往往会作为军事缓冲区而存在。
(值得一提,我大天朝辽阔的外蒙古草原,就是无耻的苏联鬼子用非法手段,强迫其分离我国,充当中苏的军事缓冲地带。可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都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提醒各位爱国人士,勿忘国耻,不要崇拜苏俄政府。)
东虢国这块肉馅显然不具有这样的平衡条件,还在童年玩耍阶段的平王,也绝对不可能是霸道的郑掘突的对手。
郑掘突收拾了郐国后,实力大大的增强,就在第二年,郑掘突就手里痒痒,开始大张旗鼓地准备要对东虢国大打出手了。
东虢国政府领导人是虢叔,虢叔是个麻痹大意的“和平主义”者,他觉得东虢国背靠王室洛邑,是受天子庇护范围的诸侯国。所谓狐假虎威是也。并且东虢国连接东西交通,是东方诸侯来到王幾洛邑的必经之地,商贾往来,经济很是发达。
可是郑掘突的逻辑和虢叔不太一样,郑掘突觉得:因为你重要,所以更要打!
郑掘突雷厉风行,部队犹如闪电一般就开到了东虢国地界。
遵从和平主义的虢叔坐不住了,他这个时候平静的内心开始颤抖了,郐国灭亡的过程他仍旧历历在目。
东虢国政府班子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没开多久,结果马上就出来了——贿赂。
虢叔立即批准照办,虢叔吩咐下去,把金银珠宝送一批给郑国,派上几个能说会道的使节,到郑掘突这里来求情。
东虢国的使臣见到郑掘突,又是拍马屁,又是哭。郑掘突好歹薄面三分还是要给的,于是见好就收,撤兵就会郑国去了。
直至此时,虢叔的肠子算是悔青了,在虢叔的眼里,他和郑掘突的关系就是东“虢”先生与狼的故事。
但是虢叔不知道:出钱叫别人不要打自己的外交政策,如果不是缓兵之计,那就是诚心找死。
郑掘突轻易地试探,就把虢叔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觉得打东虢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灭了东虢国虽然在军事上是没有问题,但在舆论上肯定要遭受吐沫星子,保不准天子还有带着诸侯打他一顿。
所有他必须等待,等待上天给他安排一个机会,只要一个小小的机会,以他的能力就能抓的住。
历史不止一次的证明:机遇之所以难于发现,不是因为它降临的次数稀少,而是它屡屡降临,却又是转瞬即逝。
一年以后(公元前 767 年),平王在城内呆着无聊,他决定要出去散散心,他要到东虢国的边境来巡视一番,看看东虢国的巡防。
虢叔接到天子要来本国阅兵,大喜过望。他亲自筹办,精心准备,他要把国内精良的兵马战车,武器装备等,都拉到东虢国西面与天子交界的阅兵大广场上跑上几圈,准备在天子面前风风光光展示一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
万事俱备,虢叔忙完了工作也就坐着车去阅兵场地去了。走着走着后面不对劲,虢叔回头一看,后面一辆快车正在超速行驶而来,只见这辆车残破不已。
虢叔看到这么破的车也要开过去丢人,大怒,正准备要骂。
车上的士兵下车先开口了,急忙地对虢叔说道:“国君啊,狡诈的郑国趁我们阅兵时候,把咱们国都攻破了”。虢叔一听,眼睛一抹黑,嘴里不住地大骂郑掘突,随后瘫坐在车上。
过了会儿,虢叔貌似有些反应过来了,他急忙叫司机赶紧开车带他去找周天子,他要周天子给自己主持公道。
暗暗地穿过郑兵还没控制的小路,虢叔连滚带爬地来到周天子军前,他正要往前走,一抬眼,却吓了一大跳。
此时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郑掘突。
郑掘突大声喝道:“虢公,你居然敢带兵袭击天子叛逆谋反!亏你还是姬姓诸侯。”
虢叔,此时他已经是输光了所有东西落魄的赌徒了,一输再输的他,剩下地只有无助的叹息,史籍中并没有虢叔最后的结局,按照春秋礼法来说,应该也算是可以善终。不过对于历史而言,我们要的就是东虢国的结局了。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此处《新唐书》有误,应该是楚若敖)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郭公”,从此虢国消失,只是在中国的百家姓中多了一个郭姓。
郑掘突利用东虢国城内空虚的机会,轻易地拿下了东虢国,而后又巧妙地把谋反的帽子扣给了虢叔,手段确实厉害!
从他攻打郐、虢的两仗的情况来看,在《孙子兵法》这部书还没出版之前,他已深刻明白“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番道理了。
虽然今天,我们觉得打仗“用计”是一种艺术,但远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代,打仗也要遵守周礼,所谓“用计”就是受诸侯们所鄙视的卑劣做法。就算是晋楚争霸时期,一代战神先轸也因为用“诡计”被人所瞧不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诡计”也是中国军事哲学的精髓。
尔后郑掘突则又向周天子提交了有关报告,汇报了所谓虢叔的谋反事件的经过,周天子当然也“嘉奖”了他。
天子的纵容使得郑掘突干完两票还收不住手,于是他趁热打铁陆续地又把鄢、蔽、丹、依、弢(音同涛)、历、莘八邑划归郑国的版图内。
连续的扩张后,郑国国土大增,但干了这么多的缺德事儿后,郑国的民意支持率反而很高。这也说明郑掘突此人治国方面也是很能干的,他所灭掉的国家,很多都是很不得民心的。
随后郑掘突迁都到郐都,并改名为新郑,从此以后,这就是郑国正式的首都了。
光阴流逝,在如今的新郑市仍旧可以在一个叫“授印台”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找回那段安静的历史。
在这个周长三十米、高五米的授印台上,我们仿佛看到:
郑掘突雄伟庄重地走上新修的授印台,极目望去西边洛邑方向,向西朝拜,感谢天子的封土建国之恩。